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揭匾仪式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院长吴玉东、党委书记耿庆妍共同揭匾。
10月24日,改造一新的沈医中心医院急诊科惊艳亮相。
急诊急救对标国际一流水准,涅槃重生打通患者生命通道。
根据国家《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标准,按照沈阳市卫健委“三个年建设”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创伤中心”建设工作,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于2019年对急诊科进行了综合改造,改造后总面积约2000㎡,实现了从急诊室到急诊科的跨越。
此次改造按照国际先进的德国急诊急救理念设计,一切都为生命获得时间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成为集约化、一体化、标准化、数字化、现代化、人文化的新急诊,引领了国内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新方向。
“120”直接开进急救室,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改造后的急诊科设置了“120”救护车独立入口,急诊通道人车分离,救护车直接开进急救复苏单元。
“120”随车医护人员与医院急救复苏单元医护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无缝对接,在病人抵达医院前即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救护车开进急救室即可立即开展救治。
急救车驶入专门的急救通道
急诊医学中心大门感应急救车到来,随即升起
急救车可以直接驶入急诊室
急救人员和院内医务人员无缝衔接,紧急施救
“一体化创伤复苏单元”,为生命创造最大希望
新建的复苏单元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体化创伤急救复苏单元”。
这里是各种医疗设备“重武器”的集中配置地,采取层流净化设计,患者进入复苏单元,无需移动,可一站式完成CT、DR、彩超、检验等辅助检查及心肺复苏、创伤处置等快速急救治疗,为缩短检查时间,实施快速抢救提供了国内先进范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院长吴玉东、党委书记耿庆妍带队参观急诊医学中心。
完备的功能单元,为生命提供有力支撑
改造后的急诊科医疗区域与支持体系完备,区域独立、设置完善、色彩分区、功能明确。
医疗区域设有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观察室、一体化创伤复苏单元、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手术室等;支持体系设有独立的挂号收费、检验、药剂、放射线、彩超室等。
按颜色分区,按病情分级,为生命提供快速通道
急救病人分轻、中、重病情,分区域治疗
此次改造亮点之一即为:按照急诊病人分级指导原则,以红、黄、绿三种颜色划分出三个区域,实现了快速有效分流病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让急诊真正“急”起来。红区为危及生命的即刻应诊区,即检查、抢救和诊疗为一体的急救区;黄区为需要密切观察的一、二级患者留诊区;绿区为生命指标稳定的三、四级患者就诊区。
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张春阳在讲解中心功能设计。
轻、中、重不同病情的患者在不同的区域有序救治,改变了以往急诊拥挤不堪、轻重无序、忙而低效的弊端,实现了分级诊治、忙而不乱,因病施治的高效体系。
急诊是患者在生命危急时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护线,是跨越生与死的主战场,是体现医院综合诊疗水平的试金石。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百姓熟知的铁西区马壮街的“八院”急诊,将再度成为众多生命的急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