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智能微创机器人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发表时间:2019-10-27  来源:本站  浏览量:377

消化内镜智能微创机器人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1020日下午,术驰医疗总经理刘博女士到访中日国际盛京微创大医联盟精微办公室,向谭教授介绍了公司与中科院沈阳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最新产品:消化内镜全智能微创机器人。这项成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对于消化内镜领域和智能微创机器人领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款机器人在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已经完成所有临床前期工作,在相关指标上优于世界同类机器人,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做了详细报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出现了融资和审批困难,还没有取得CFDA,主要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和地域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公司现在正在努力,扩大宣传、积极融资、推进审批。



    谭教授指出:自1994年经过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代机器人伊索机器人,到达芬奇机器人的迭代,再到消化内镜机器人、气管镜、辅助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等。腔内手术为什么需要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的关键是是否临床需要医疗机器人要达到超越人、比人更好,做到四化和一全面,精细化、程序化、智能化、远程化和全面生产,才能形成重要的市场。代表消化内镜高水平的几大技术——ESD技术、ERCP技术、超声内镜技术等是否能由AI来控制?热门的AI在消化内镜上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内镜的质量控制,让每个做内镜的医生水平一致。二是诊断意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消化内镜器械和技术进步的特点,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结构来解决复杂的问题。NOTES的优势其实就是建立手术通路,腹壁无疤痕,无疼痛,其核心就是微创和高效。新NOTES是包含了现在所有的内镜手术,包括腹腔镜,核心是建立最短的手术通路。因此技术的进步、器械的进步促进了我们学科的融合。现在我们内镜和外科,尤其是普外科的界限也是越来越模糊,但是这代表了技术的进步,最终受益的还是病人,创伤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好,手术更加安全

    微创外科从九十年代初理论和技术不成熟,微创手术更是备受争议,逐步到微创手术不断创新,技术不断突破,再到今天互联网AI的兴起,离不开临床、科研、产业和资本协同发展的过程,根据临床的需求,把很多的临床产品进一步推进到临床应用中,满足临床的需要,也日益推进微创临床化的工作。在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和消化内镜相关领域做医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和产品投资,创新是最难的创新又是我们的主流,我们寄希望于政策和资本能更多的聚焦于创新产品就不能坐等,必须主动出击,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我们的创新产品及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我们要利用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为开发出适用于临床检查和治疗的全智能微创机器人,并注入全新的开创理念从而真正意义上形成临床-产业-投资闭环的紧密链条,而每个人都能在链条中充分受益。


    公司现在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该款智能机器人在多项设计理念和技术指标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打开网络却鲜见相关报道,酒香也怕巷子神啊!建议公司和中日国际盛京微创大医联盟密切合作,由联盟专家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演示,全程录像,在新媒体上推介;召开全国性的消化内镜全智能机器人会议,进行专家研讨,论文征集,让业内了解该款机器人;积极联系传统媒体电视、报刊、杂志等,拓宽传统推介渠道。


    消化内镜全智能机器人的推出,体现了消化内镜技术最新研究成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无创检查、微创治疗推进了一大步,也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对于发展医疗领域高科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长期利益,希望得到政府、医疗领域、投资领域乃至全社会的重视,现在到了和时间赛跑的时候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了拼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