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关于精准微创外科临床思路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发表时间:2019-11-03  来源:本站  浏览量:385

联盟关于精准微创外科临床思路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2019112日上午9时,中日国际盛京微创大医联盟召开精准微创外科临床思路学术交流会议,会议由联盟主席谭志刚教授主持,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联盟副主席宋燕教授首先做了交流,内容如下: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发展初期形成的外科理念,直到1987年法国外科医生在科学基础支撑下完成世界首例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破解大显露和小切口的对立矛盾后,则标识着微创外科时代来临。所谓精准微创外科涵盖病情评估、临床判断决策、手术规划、手术作业以及围术期管理等外科实践全过程,去除病变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机体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很多外科医生因为精准外科的普及而迫不及待的尝试,没有充分考虑其中运用优势和弊端,因而运用理性思维分析精准外科时代对提高临床医学质量和医学技术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谭志刚教授第二个做了交流,他重点谈了精准微创手术临床思路问题: 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需要更为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观察,目的在于更好地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和患者康复效果。任何一个手术都是系统化工程,其中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缜密设计。微创手术涉及较多环节,对器械设备有较大的依赖,无论是图像还是视角都存在不同,因而对手术有着更高的要求。术前手术团队要挑选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患者,有效权衡患者以及医院在手术中的获益点,最大限度实现共赢。更要精准挑选手术器械设备、麻醉方式、切口布局以及微创术式以及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相结合的融合点。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为例,医生在术前需要充分考察患者病情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应用三分开腹,七分腔镜或五五分腔镜和开腹等腹腔镜技能。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以患者获取良好根治效果以及减少手术对机体创伤为出发点,与此同时在手术中还要充分发挥腹腔镜对周围狭窄边远地带进行解剖的优势以及展现开腹手术攻坚性良好的优势,使腹腔镜技能和传统开腹手术优势互补。

    当做好术前各种准备工作后,术中就可凭借扎实的基本技能应用腹腔镜手术,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可以变通而行,沉着应对。针对良性病变切除,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倾向于“摘苹果”策略,即将脏器自然边界解剖游离给予切除,只重点处理走向靶器官的“枝条”,尽可能避免周边重要组织脏器。而对于恶性病变根治术,在临床治疗中则倾向于采取是“遵循主干,剥离树皮,修剪枝蔓”策略,即保留主干血管的同时打开血管鞘,修剪走线病变区域的血管分支,最后整块切除肿瘤以及周边部分,要求医生在操作中充分领悟主次矛盾的转换以及解决突发情况的诀窍。

    联盟专家张凡教授着重谈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精准微创外科临床思路中的作用:所谓虚拟现实技术即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更是多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系统仿真。很多主刀医生在传统腹部手术中都会在大脑中模拟手术操作流程,之后再根据大脑中形成的三维印象实施手术,其他参与手术者难以共享主刀医生大脑中形成的手术方案。相关研究者认为,运用腹部脏器的螺旋CT对数据进行扫描,再借助自适应区域生长法分割和提取CT序列图像,或运用自行开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成功分割的图像数据实施三维重建等,可以说数字化医学图像和可仿真手术应用于腹部外科临床中对肝胆胰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风险评估、临床手术教学、手术训练的应用价值较高。也有医学研究者团队针对原发性肝癌治疗采取构建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断和治疗平台,有效解决肝脏肿瘤术前评估缺乏准确以及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等问题,促使原发性肝癌诊断和治疗流程趋于规范化、程序化以及数字化。近年来,医学领域也因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变,3D打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医学正逐渐朝着精准医学方向转换。精准肝脏外科最为显著的特点莫过于术前精准评估、手术方案规范制定,术中精细解剖止血等,最大程度促使患者康复。运用3D技术可以从影像学数据中构建患者肝脏仿真模型,便于外科医生从三维角度充分认识肝脏,提高治疗有效性。

    联盟专家张强教授特别谈到了人工智能辅助对精准微创外科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延伸出人工智能,是一门全新的技术科学,涵盖机器人、图像识别、语言识别、专家系统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能量平台、影像设备以及手术器械等发展,也开始出现手术机器人。美国某公司则推出达芬奇手术系统并获得FDA使用许可,该系统设计目的在于远程手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医院某教授团队完成世界首例远程达芬奇手术,系统不仅采用主从式操作模式,更有效完善人机交互接口,和医生操作习惯相符。通过高像素的三维图像处理系统为患者手术操作者提供高清晰、放大、精确以及真实的手术视野。最重要可以外科医生在操作台上的每个手术动作都精准地翻译给机器臂,大幅度提高外科手术操作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精确性。

    联盟专家孙威副教授从腹腔镜相关器械的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精准微创外科临床思路发展的脉络:随着临床开展各种复杂化腹腔镜手术需求,延伸而出很多新型手术器械,临床也因此应用很多如牵开器、结扎止血夹、胃肠抓持钳、智能双极电凝器、特殊悬吊拉钩、腹腔镜切割吻合器、超声刀等。其中在治疗胃肠道等等空腔脏器肌层占位病变可以运用内镜超声和腹腔镜超声等辅助定位技术进行精准切除,无疑为肝脏等实质性深部占位病变的精准有效切除提供全新的机遇,更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21世纪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高速时代,更是医疗领域蓬勃发展时期。微创外科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可以创造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最少的瘢痕愈合,安全有效。正是其优势让很多外科医生跃跃欲试,此时则需要外科医生充分遵循临床医学准则,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微创外科技术以及适应症,从理性临床思维角度更好地发挥精准外科优势,提高外科临床治疗效果。

(盛京微创大医联盟、沈阳微创联盟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