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路院区又添新同事了。日前,辽宁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路院区正式“入职”。
“达芬奇”是谁?
其实,达芬奇机器人就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它赋予医生一双高清的“眼睛”和运动自如的“手”,使医生能将微创技术更广泛应用于复杂的外科手术。在精确性方面,它可放大10倍的三维高清视野,让外科医生在手术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极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在操作性方面,手术机器人结合了人手的灵巧性和腔镜的科技优势,最大程度突破人体操作的局限。而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第三代相比,其优势在于手术通路的先进革新,术中操作更灵活、更快捷、更精准。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在不开胸、不开腹的情况下,通过几个微小的孔道完成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其操作过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精确性,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小伤口、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加速术后康复。
肝胆外科顺利进行了机器人辅助手术
11月9日,大医附属一院联合路院区手术室内进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手术。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普外二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谭广教授利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顺利进行了机器人辅助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谭广主任介绍,使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其清晰的三维成像系统、灵活的机械手臂使得探查、切割、缝合等操作能够灵活、准确地进行。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在成功装机及建立气腹后,谭广主任于中控台操纵机器人,距离术者3米之外的机械手臂开始重复术者动作,借助高清三维成像系统,谭广主任精确分离粘连带,顺利切除胆囊。凭借灵活的机械手臂,在最大限度保护脏器功能的情况下,他精确切开胆总管,借助胆道镜取净结石,同时留置T管。手术历时3小时,仅有极少量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挑战普外科高难度手术
为进一步加强肝胆胰腺外科多学科、全方位的学术交流,11月14日,“2019大连肝胆胰肿瘤MDT及手术直播研讨会”在大医附属一院联合路院区隆重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的MDT及手术团队共同聚焦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诊疗、新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联合、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热点问题。大医附属一院副院长尚东在会上致辞,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普外二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谭广主持大会。
大医附属一院副院长尚东致辞
大医附属一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普外二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谭广主持
会议现场
手术现场
值得关注的是,受邀参会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彭承宏教授团队现场直播演示了Xi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众所周知,肝胆胰外科解剖复杂,术中患者变异较大,手术难度高,因此全国肝胆胰外科领域应用机器人系统开展手术并不广泛。此次彭承宏教授团队依托其深厚的外科技术底蕴,娴熟的手术技巧,应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顺利地、精彩地完成了手术,手术过程流畅。
与此同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亚进教授团队为我们展示了高难度的中肝部肿瘤解剖性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
当天下午还进行了肝胆胰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讨会,会上大医附属一院副院长袁宏出席并致辞。
大医附属一院副院长袁宏致辞
会议现场
机器人手术作为当代外科手术辅助技术的巅峰,是人类利用高科技技术和临床手术相结合的最尖端形式。大医附属一院引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手术操作非常精细、准确,手术器械手臂能自由灵活旋转达到传统器械无法完成的部位和角度,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出血损伤,缩短手术操作时间。而这也恰恰符合MDT(多学科诊疗协作模式)所遵循的短时间、高效率、个体化、全方位、一站式的诊疗模式。肝胆胰肿瘤MDT团队在打破传统科室之间壁垒的同时,外科、内科,“内外结合”,借助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联合出击,将为患者提供最优化、最精准的治疗方案。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