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微创大医讲坛:足踝扭伤?你不得不知道的自救常识

发表时间:2020-01-03  来源:本站  浏览量:443

盛京微创大医讲坛:足踝扭伤?你不得不知道的自救常识



足踝扭伤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果第一时间处理不当,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今天,盛京微创大医联盟的专家就告诉关于足踝扭伤你必须掌握的自救常识:





1    足踝扭伤应该冰敷还是热敷?

通常足踝扭伤后急性期(48小时内)出血肿胀,为了减少出血,建议冰敷,冰敷后毛细血管收缩,出血减少,不至于太肿胀;


如果踝关节保护好,不进一步继发损伤,则48小时后,出血已经静止,那么此时建议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同时需要配合患肢抬高。


 2     足踝扭伤为什么出现肿痛瘀斑?

不恰当的活动,导致足踝受力不均衡,导致足踝软组织损伤,称之为足踝扭伤,由于受伤时踝关节通常处于内翻体位,以及足踝外侧前方的韧带薄弱,所以大多数是踝关节外侧的韧带损伤。



受损伤后,连带周围毛细血管损伤破裂,导致出血肿胀,出血多时,则血渗入周围组织间隙以及皮下,表现为大片瘀斑;损伤以及肿胀压力大,以及出血后的沉积物产生炎性因子,刺激周围感觉神经,则表现为疼痛,有时出现剧痛或活动时疼痛加重。


 
3     足踝扭伤了如何自我处理?能否或何时行走?

大多足踝扭伤病人都在运动中或郊外,受伤后,通常全身应激,受伤早期不觉得痛,而继续进行运动或行走,结果更加加重了损伤。


足踝扭伤后需要立即停止足踝活动,或者把问题想得重一些,可以当成“骨折”处理,用硬板托住固定;标准的做法是PRICE原则,Protection,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并酌情抓紧就医。


足踝扭伤后需要充分休息,建议不能用患肢负重走路,需要使用双侧腋窝拐杖,患肢悬起行走,但也不建议行走太多,尽量抬起患肢有助于消肿。那么何时可以行走呢?


这需要根据患者扭伤程度而定,一般建议患肢不负重2周,如果肿痛好转,可以穿行走支具下地行走;但是如果损伤较重,则需要患肢不负重4周。总之扭伤早期,负重越早,越影响韧带愈合。


4      足踝扭伤最坏的后果是什么?

足踝扭伤后,如果比较严重,或处理不当,则可能出现以下的后遗症:

1、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反复肿痛,走路不稳,走不平路或运动时容易多次扭伤;


2、踝关节不稳定可以导致踝关节内滑膜炎、距骨骨软骨损伤,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踝关节疼痛肿胀,行走时加重;


3、踝关节不稳定长期存在,可以导致踝关节骨关节炎,出现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以及僵硬.

5     足踝扭伤如何和骨折鉴别?

足踝扭伤与骨折在治疗上有本质的差别,必须确定扭伤患者有无合并骨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别:

1、受伤的暴力程度;


2、疼痛以及肿胀程度范围;


3、症状持续的时间,单纯扭伤一般一周后逐渐好转,如果骨折持续时间长,或不能好转;


4、最终需要X光片来确定有无骨折。



6      足踝扭伤一个月了,为什么还肿痛?该怎么办?

通常足踝扭伤(单纯软组织损伤),3-4周将消肿疼痛缓解,瘀斑消除;但也有一些患者肿痛虽减轻但仍存在,表现为活动疼痛,按压患处疼痛以及行走疼痛。


足踝扭伤一个月后仍肿痛的原因有两个:

1、患者损伤程度。 损伤程度越重,韧带发生2度或3度损伤,以及滑膜嵌插,骨挫伤,软骨撞击伤,则愈合时间较长,或者不能愈合。


2、伤后处理不恰当。足踝扭伤后,有些患者不予重视,或者工作的需要,没有做适当的休息与制动,伤后照常下地负重行走,产生继发的损伤,或者受伤的韧带保护不够,新生组织刚愈合连接又被活动拉扯开,导致经久不愈。患者足踝扭伤一个月了仍然肿痛,处理起来也较为棘手,建议找专业医生诊治。不活动时,多抬起患肢,有助于血液回流消肿;动态观察,肿痛情况,加重则减少活动;如果长期肿痛,需要到医院专科医生行后续诊治。



7       足踝扭伤西医疗法与中医跌打疗法有什么不同?

足踝扭伤的现代西医疗法主要是前期制动保护,后期功能锻炼;传统中医跌打疗法是活血化瘀,手法扶正治疗。

其实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先静后动,但是评估与治疗方法不同。不管西医还是中医治疗,都是有效的,但需要排除骨折的存在。


不管病友是自行处理还是到西医医院或中医跌打治疗,需要提醒一点是,扭伤早期应该选择冰敷,不要有力搽活络油,以免再加重损伤或加重出血肿胀。

          (盛京微创大医联盟、沈阳微创联盟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