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微创大医联盟石跃嵋团队关于疫情中患者心理危机微创干预科研攻关
中日国际盛京微创大医联盟 石跃嵋 谭志刚等
在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的折磨,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带来心理危机,从而产生疾病以外的另一个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暴力、抑郁甚至自杀,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心理危机在疫情初期就要引起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应与其他治疗同步进行。中日国际盛京微创大医联盟心理微创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跃嵋博士团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组建科研攻关小组,开展疫情中患者心理危机微创干预的科研工作。
一、疫情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及分级:
(一)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
1.情绪: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绝望、麻木、空虚、攻击、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
2.认知: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
3.身体: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4.人际: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工作问题、 学校问题。
(二)患者心理危机分级
大致分为五级人群。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心理危机者:指疫情中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
二级心理危机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
三级心理危机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等;
四级心理危机者:指疫区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
五级心理危机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疫情的人(主要是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
二、心理危机干预
(一)危机干预概念、目标、原则、流程
1.心理危机干预概念
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2.心理危机干预目标:
A、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
B、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C、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
3.心理危机干预原则:
A、与整体救援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
B、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工作,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C、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D、保护接受干预者的隐私,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E、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并不万能。
4.危机干预流程:
(1)启动工作团队
(2)危机事件管理
(3)援助对象分级分组
(4)高危人群筛查
(5)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设置
(6)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7)总结与督导
(二)危机干预技术
1.心理危机快速干预ABC法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C、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2.眼动脱敏技术(EMDR)
眼动脱敏技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简称为:EMDR,也被称为“眼动心身重建法”或“二指疗法”,被认为是一个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非常有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且是在国外治疗PTSD的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
EMDR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晤谈之后,便可在不用药物的情形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和信心的治疗方法。可以被减轻的心理创伤症状包括“长期累积的创伤痛苦记忆”、“因创伤引起的高度焦虑和负面的情绪”,及“因创伤引起的生理不适反应”等。因接受EMDR治疗而可以建立起的正面效果,则包括“健康积极的想法”及“健康行为的产生”等。 在一次EMDR的疗程中,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脑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创伤画面、影像、痛苦记忆,及不适的身心反应(包括负面的情绪),然后根据治疗师的指示,让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随着治疗师的手指,平行来回移动约15~20秒。完成之后,请患者说明当下脑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觉。同样的程序再重复,直到痛苦的回忆、及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过快、肌肉紧绷、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递减”为止。若要建立正面健康的认知结构,则在程序之中,由治疗师引导,以正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画面植入患者心中。
3.稳定化技术
稳定化技术,就是通过引导想象练习帮助当事人在内心世界中构建一个安全的地方,适当远离令人痛苦的情景,并且寻找内心的积极资源,激发内在的生命力,重新激发解决和面对当前困难的能力,促进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该技术主要用于危机干预的初始阶段,以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和认知水平恢复为常态,从而接受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稳定化技术包括三项内容:将负性情绪、负性画面隔开,如屏幕技术、保险箱技术等;创造好的客体、建立积极的内部形象,如内在帮助者、安全岛等;自我抚慰,如放松练习、抚育内在儿童等。下面简单介绍五种主要技术,分别是放松技术、保险箱技术、内在智者技术、遥控器技术和安全岛技术。
4.图片——负面情绪打包处理技术
对于那些因经历灾难事件有明显心理痛苦,表现出明显急性应激反应(如强迫性的闪回、反复体验创伤情境、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影响等)的个体,可以采用图片—负性情绪打包处理技术来处理症状。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针对性地处理急性期容易诱发未来发生PTSD的核心症状闪回、创伤体验等症状,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干预者未来PTSD的发生率。
5、催眠术
催眠无论是在急性应激状态还是PTSD的治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催眠,可以让求助者快速的放松心身,处理创伤性事件,在催眠状态下结合认知行为矫正、合理信念植入、情绪宣泄、自我重建等,能快速的战胜恐惧、闪回等症状的困扰,有效克服回避、人际障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