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微创大医讲坛:专家揭秘~人老后越变越矮?竟是一种病!
盛京微创大医讲坛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听到这个旋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当自己老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会有人脑海中浮现这样的情形:弯腰驼背、拄杖而行。
确实,很多人上了年纪后会发现自己身高变矮了,还时不时会有腰背疼痛,这些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衰老征象,其实是骨质疏松症在作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实际上是给你两个警告:
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您最好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查: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人体衰老、女性绝经、有家族病史或髋部骨折家族史、体重偏低、嗜烟酒、不爱运动、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激素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是最常见的确诊骨质疏松的方式,国家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建议以下人群定期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测:
预防骨质疏松症,降低其危险性到最低程度,35岁以前要努力使峰值骨量达到最高,35岁以后尽可能减慢骨丢失速度。
一、保证钙需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
富含钙质的食物牛奶、酸奶、绿叶蔬菜(如空心菜、小白菜、芥蓝、油菜)豆制品、芝麻酱和海鲜、坚果,都是比较常见的补钙小能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300克奶及奶制品,大约能摄入300毫克的钙;每天蔬菜的推荐量为300~500克,如果全部吃绿叶蔬菜,能够摄入超过500毫克钙。
也就是说,通过牛奶和蔬菜,我们就能轻松达到每日800毫克钙的推荐摄入量。
维生素D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是钙的好伙伴。如果维生素D缺乏,钙的吸收只有10%。所以不能忽略维生素D的补充。
成人每日所需维生素D为400U/d,65岁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600U/d。晒太阳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您别小看晒太阳,它是有很多讲究的,具体可看这篇文章→《隔着玻璃晒太阳到底能不能补钙?》
平时多吃富含VD的食物,如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当这两个条件无法满足时,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蛋白质也是骨骼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鸡蛋、大豆、豆制品、瘦肉、牛奶中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适当的运动和营养摄入对于骨骼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运动可以促进钙、维生素D等元素的充分吸收,减少骨质丢失,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在此为您推荐专业、靠谱的运动处方,详情点击→《一份来自运动医学专家的运动处方,助您居家科学锻炼》,内含动图演示,清晰直观,老少皆宜。
研究发现,女性每吸烟10年骨密度会下降2.3%~3.3%,在绝经女性中,因吸烟带来的骨头变脆风险更大。酒精会弱化骨骼,它会过滤掉骨骼中的钙、镁和其他矿物质。所以尽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骨质疏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调整你的生活方式之外,药物方案仅靠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是不够的,它们是基础治疗,抑制骨破坏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对骨质疏松患者也非常重要。相关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科或者内分泌科规范治疗。
重要提示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骨折。骨质疏松症老人摔倒最容易骨折,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摔倒。
在雨雪天气老人应当尽量不出门以避免摔倒,剧烈咳嗽,幅度过大的运动等危险动作也应该注意。
老年人应正确的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及采取正确的髋部保护器方案,浴室也应安装防跌倒设置防止跌倒免受伤害。